7月14日,海关总署发布2025年上半年外贸数据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1.79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.9%,较前5个月增速加快0.4个百分点。其中出口13万亿元,创历史同期新高,同比增长7.2%;进口8.79万亿元,同比下降2.7%,但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.1个百分点。6月份单月数据尤为亮眼,进出口3.85万亿元(历史月度第二高位)、出口2.34万亿元、进口1.51万亿元三项指标同比分别增长5.2%、7.2%和2.3%,增速均较5月份有所回升。
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,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劲韧性。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用”总量增长、质量提升、变量可控”概括上半年外贸特点。从季度走势看,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.5%,较一季度加快3.2个百分点,连续7个季度保持正增长。这种稳健表现得益于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支撑——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,”十四五”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超30万亿元,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。在全球供应链波动时,中国产业链展现出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,为出口稳定提供坚实基础。
从贸易结构看,机电产品继续领跑出口增长。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7.8万亿元,增长9.5%,占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60%。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20%,代表绿色低碳的”新三样”产品增长12.7%。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.2%,已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,高端机床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均超20%,仪器仪表增长14.7%。中国企业紧跟国际市场需求,推出差异化产品如太阳能充电手机、防沙尘耐高温发动机等,获得海外客户好评。
进口方面呈现结构性变化。虽然上半年整体进口下降,但二季度已转为正增长,主要受数量增长拉动。石化、纺织等机械设备进口增速达两位数,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保持较快增长,原油、金属矿砂等重要原材料进口量增加。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进口影响显著,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,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。
外贸主体活力持续释放。民营企业进出口12.48万亿元,增长7.3%,占比达57.3%,较去年同期提升2.3个百分点。外资企业进出口6.32万亿元,增长2.4%,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,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达7.5万家,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高。最新海关贸易景气调查显示,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连续两个月回升。
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。上半年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,贸易规模超500亿元的伙伴达61个,同比增加5个。对欧盟进出口2.82万亿元,增长3.5%;对共建”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11.29万亿元,增长4.7%,占外贸总值51.8%。新兴市场贡献突出,对非洲、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14.4%和13.8%。
跨境电商、市场采购等新业态蓬勃发展,为外贸注入新动能。各地强化对外贸企业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,帮助企业应对国际经贸环境变化。虽然面临个别国家滥施关税等挑战,但中国通过扩大”朋友圈”、拉紧经贸合作纽带,有效应对外部风险。
专家分析指出,中国外贸的稳健表现源于三重优势:完整的产业链”压舱石”、技术升级的”新帆”和市场多元化的”宽航线”。即便在全球贸易增速预期下调的背景下,中国仍走出了自己的节奏。展望下半年,随着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、新动能不断积聚,我国外贸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