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友谊隧道微光渐显,一列满载泰国榴莲的 “澜湄快线” 冷链班列缓缓驶入磨憨站,L4 级别自动驾驶 IGV 导引车即刻启动,将集装箱精准驳运至查验区。不到 5 分钟,这批热带水果完成通关核验,随即踏上前往昆明的旅程。开通近四年,中老铁路已完成从 “线路贯通” 到 “物流畅通”、从 “效率提速” 到 “产业兴旺” 的华丽转身,这条跨越山河的 “钢铁丝路” 正引领区域经济奔向开放新蓝海。
线路贯通之初,中老铁路便以 “通” 破局,打破西南地区与中南半岛的交通壁垒。随着昆玉铁路扩能改造开工、万象南准米轨换装站常态化运营,铁路网与境外交通枢纽实现无缝衔接。昆明经老挝至泰国的货运成本降低 30% 至 50%,老挝境内运输成本下降 20% 至 40%,曾经制约贸易的物流瓶颈彻底打破。截至 2025 年 9 月,全线累计开行货物列车 6 万列,运输货物超 6760 万吨,跨境货物突破 1500 万吨,客运量更是攀升至 5900 万人次,其中跨境旅客超 58 万人次,“通” 的基础不断夯实。
“畅” 的升级源于设施完善与模式创新。磨憨铁路口岸提质扩能改造完工后,进境水果、冰鲜水产品等 3 个指定监管场地同步投用,为跨境货物开辟专属通道。铁路与海关联动打造 “数字口岸” 系统,实现申报、查验数据全程共享,货物通关时间从最初的 40 小时压缩至 2 至 5 小时,16 吨榴莲最快 5 分钟即可完成通关。“铁路快通” 与 “澜湄快线” 叠加模式让冷链货物 “即到即查、即验即放”,泰国榴莲 3 天直达昆明,老挝香蕉 7 天运抵北京,双向物流循环愈发顺畅。
“快” 的突破更激活了贸易潜力。依托 95306 “数字口岸” 平台,中老铁路跨境运输商品从开通初的 10 多种扩展至 3300 余种,覆盖 19 个国家和地区。“郑和号” 班列开辟海公铁联运新航线,将云南蔬菜、彩钢卷直送新加坡港,实现太平洋与印度洋沿岸市场互联互通;“澜湄蓉欧快线” 则让东盟货物经中欧班列 15 天抵达欧洲,构建起跨洲际物流网络。2025 年前三季度,仅入境鲜榴莲就达 15.7 万吨,同比增长 80% 以上,“中国制造南下、东南亚特产北上” 的格局全面形成。
“旺” 的效应已从贸易延伸至产业与民生。昆明托管磨憨后,固定资产投资达 131.6 亿元,是此前 6 年的 21 倍,59 个项目落地中国老挝磨憨 — 磨丁经济合作区,辖区人口从 2 万增至 5 万。沿线玉溪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聚集地,普洱推动咖啡产业与文旅融合,西双版纳培育七大重点产业,4 条特色产业链初步成型。跨境旅游同样升温,“星光・澜湄号” 专列开行特色线路,带动沿线旅游经济蓬勃发展;中老 500 千伏联网工程实现电力互济 3 亿千瓦时,能源合作再添新翼。
如今,中老铁路每日发送旅客超 160 万人次,货运量持续保持高位增长,出口货物连续三年同比增幅达 40% 至 60%。从线路贯通到经济枢纽,从物流通道到产业引擎,这条 “黄金铁路” 正以 “通、畅、快、旺” 的阶梯式发展,书写着区域互联互通的新篇章。随着更多智慧化升级与产业合作项目落地,中老铁路必将在开放型世界经济中释放更大能量,让 “通道红利” 惠及更多国家与民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