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10 月 13 日,海关总署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的信息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达 3.21 万亿元,同比增长 10.2%,其中家电、摩托车、家具等传统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速突破 20%,成为西部外贸增长的 “硬核支撑”。这一数据不仅延续了 2024 年西部进出口突破 4 万亿元的良好势头,更印证了传统产业在西部开放格局中的强劲韧性。
一、增长密码:三重动力激活传统产业潜能
传统制造业的出口突围,源于产业升级、通道升级与政策升级的协同发力。
产业提质筑牢根基。西部地区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 “质造” 转型,重庆摩托车企业研发的电喷发动机排放标准达欧盟 Euro-5 级,出口均价较三年前提升 30%;四川家具企业引入智能生产线,定制化家具出口占比突破 40%,精准匹配东南亚、欧洲市场需求。这种 “品质升级 + 品类细分” 的策略,让西部传统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。
通道织网畅通物流。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加速成型成为关键推手,前三季度经该通道进出口额达 6115 亿元,同比增长 19.3%,直接拉动西部外贸增长 3.4 个百分点。重庆海关优化的 “铁路快速通关” 模式,使中老班列单箱费用节省 200 元以上,通关时间压缩 24 小时,让家电、家具等大宗商品出海效率显著提升。
政策赋能释放活力。海关总署推出的关税保证保险、汇总征税等举措,为企业减负增效。昆明海关通过 “保单 + 先放后税” 模式,2024 年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18.56 亿元,云南某家具企业借此将资金周转效率提升 40%,出口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15 天。RCEP 等自贸协定的叠加效应更显突出,云南企业凭原产地证书出口电极糊已累计享惠超 500 万元。
二、主体崛起:中小企业成增长生力军
外贸主体的活力迸发是增长的重要依托。前三季度西部地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 4.1 万家,同比增加 11.8%,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七成,成为传统制造业出口的主力军。在成都,一家深耕小家电出口的民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拓展中东市场,今年前三季度出口额同比增长 58%;在广西凭祥,边贸企业将本地生产的板式家具销往东盟,借助 “边民互市 + 跨境电商” 模式实现 “小单快反”,订单增速达 35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全国进出口百强企业中西部企业增至 12 家,较去年增加 2 家,头部企业的产业带动效应持续凸显。
三、开放纵深: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力
传统制造业的高增长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与新兴产业形成 “双轮驱动” 格局。前三季度西部高端装备、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品出口超 4500 亿元,增长 26.4%,与传统制造业形成互补态势。这种协同在产业链上体现尤为明显:重庆摩托车企业嵌入新能源零部件供应链,推出混动车型;四川家电企业与本地电子信息企业合作,提升智能家电出口占比。同时,41 个综合保税区的平台支撑作用持续增强,重庆国际铁路港综保区等新载体的落地,为传统产业提供了研发、加工、物流一体化服务。
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指出,西部地区已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,随着中央周边工作会议部署的落地,叠加通道能级提升与营商环境优化,传统制造业出口有望持续释放增长潜力。从 “中国制造” 到 “西部智造”,这条出口增长曲线正书写着西部开放发展的新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