报关退税政策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申请指南​

53 次浏览

报关退税政策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申请指南

政策影响

降低出口成本,提升国际竞争力

出口退税政策允许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后,申请退还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、消费税等。这有效降低了出口货物的整体税负,使之在国际市场上以更低价格参与竞争。例如,某生产服装的出口企业,每件服装国内生产环节增值税缴纳 10 元,在出口退税政策下,若退税率为 13%,则每件服装可获得退税,降低了产品成本,进而能以更具优势的价格抢占国际市场份额。

改善企业现金流

及时获得退税款项,为企业补充了流动资金,缓解资金压力,尤其对资金周转依赖度高的企业,如季节性产品生产企业。在旺季来临前,通过退税资金可提前采购原材料、支付工人工资,确保生产顺利进行。以一家主营节日装饰品的企业为例,在节日前夕,大量订单涌入,退税资金能助力企业迅速响应订单需求,避免因资金短缺导致生产停滞。

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

政策对不同行业、产品设置差异化退税率,引导企业加大对高附加值、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投入,减少对低附加值、高耗能产品的依赖,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如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提高出口退税率,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产品技术含量,增强我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。

影响进口业务

对于进口企业,若涉及加工贸易,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,进口原材料、零部件可享受保税政策,减少进口环节资金占用,降低运营成本。不过,在一些特定商品进口方面,若国家调整进口环节税收政策,取消或降低相关退税优惠,可能会增加进口成本。例如,当国家出于产业保护或资源调控目的,对某些初级产品进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时,相关进口企业需重新评估成本效益。

申请流程

企业资质认定

  1. 进出口经营权:企业需先取得合法的进出口经营权,向商务主管部门申请并获得相关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书,这是开展进出口业务及申请报关退税的基础条件。
  1. 税务登记与一般纳税人资格: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后,企业要进行税务登记,并申请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,确保能准确核算增值税进项税额、销项税额和应纳税额,满足退税政策对企业税务管理的要求。
  1. 出口退(免)税备案:企业在首次申报出口退税前,需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(免)税备案手续。提供相关资料,如《出口退(免)税备案表》、加盖备案登记专用章的《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》或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》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书等,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完成备案。

报关单获取与申报数据准备

  1. 货物报关出口:企业按照正常报关流程,向海关申报出口货物。货物实际离境后,海关会出具出口货物报关单,企业需确保报关单信息准确无误,包括货物名称、数量、单价、总价、贸易方式等,这些信息是退税申报的关键依据。
  1. 收汇与核销(部分情况):对于大部分出口业务,企业需完成收汇,并按照外汇管理部门要求进行核销操作。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、结汇水单或收汇通知书等相关证明材料,证明出口业务已完成资金回笼,符合退税政策关于收汇的规定。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,如视同收汇情形(如因出口信用保险理赔视同收汇),企业需按规定提交相应理赔材料和其他单证。
  1. 增值税发票认证:企业从供应商处取得的用于出口货物生产或采购的增值税专用发票,需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认证,确认发票的真实性和进项税额信息,以便在退税申报时准确计算可退税额。通过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,在退税勾选模块进行退税勾选认证操作。

退税申报操作

  1. 录入申报数据:企业将出口报关单、增值税发票、收汇核销等相关信息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,生成电子申报数据。仔细核对录入数据的准确性,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退税申请受阻或延误。
  1. 提交申报材料:向主管税务机关正式提交退税申报材料,包括电子申报数据及相关纸质资料(如报关单退税联、出口销售发票、进货发票、收汇核销证明等)。部分地区已实现无纸化申报,企业只需按要求上传电子资料即可,无需提交纸质文件,大大提高申报效率。
  1. 税务机关审核:主管税务机关收到企业退税申请后,对申报数据和材料进行审核。通过内部系统核查报关单信息真实性、发票认证情况、收汇核销状态等,必要时可能会要求企业补充提供其他证明材料。审核过程中,若发现问题,税务机关会及时与企业沟通,要求企业进行更正或说明。
  1. 退税款项拨付:经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,按照规定流程将退税款项拨付至企业指定银行账户。退税速度因地区、企业类别及审核情况而异,目前我国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在 6 个工作日内,一类、二类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(免)税平均时间压缩在 3 个工作日内 。企业收到退税款项后,及时进行账务处理,合理规划资金使用。
滚动至顶部